[回饋雪莉︱談談動態修復]
這篇重點太多了,簡要寫一些對多數人有幫助的回饋。
如果讀雪莉的文章在心裡浮現「為什麼?」或有想了解的部分。
歡迎在底下留言,我再找時間補充,複雜一點的就另外寫一篇。
-
裡面提到一段:
「剛起床,可能會僵硬或怪怪的就是肌肉記憶會逐漸拉扯回到原先的位置,睡醒之後,應該要做些伸展,剛調整完的一至兩週多慢走,不要快走,因為快走身體容易緊繃或不正常用力,繼續去做一些舒緩的伸展或關節操,幫助身體建立新的平衡和使用習慣。」
是否曾有一種經驗。
被調整之後,感受到肌肉與骨髂都似乎歸回好的位置。
但是,過一陣子又恢復在調整前的感受,渾身不對勁。
短暫一點,只要走出大門,走一小段路,又好像緊回去;久一點,也只是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,睡醒的隔天起來又與調整前一模一樣了。
這個情況像坐在教室聽講,彷彿都聽懂了,可是回家作業卻寫不出來,更不要說,如何實踐與應用。或者,個體的身體鍛鍊,例如:瑜珈、重訓、或其他運動的單獨練習,在有老師、教練的課堂中,會覺得一切順利,但自行練習卻大多數都記不起來,練不上來。
相對靜態的狀態裡的體驗,是用大腦偏向理性的學習方式。
隨著有系統、有脈絡、有邏輯、有經驗的人的引導,一切都順理成章,在撞牆時,引領的人還會適時的幫助,甚至在不曉得自己在卡關時,已經被悄悄的拉了一把。
回到原來的生活,幾乎都仰賴「慣性」。
人自然有一套使用身心的法則,不需要多加思考,邁出步伐就走,並不需要特意的去思考,這一步是怎麼踏出去的?啟動了哪些肌肉?
所以,當一離開靜態的狀態時,下一個動作,拾起手機,叮叮咚咚的訊息就在一兩個小時內飛湧而至,或者,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情在後面排隊,肌肉與骨骼,又怎麼不會又跑回去呢?
能夠長期維持的人,總是會在:
來訪之前,準備好自己的心情,在一個很輕鬆的狀態而來。
過程之中,保持開放,用身心體驗變化,讓細胞產生記憶。
結束之後,時時提醒自己,透過練習穩固調整之後的狀態。
-
再引幾段雪莉藉著諮詢譬喩身體的回饋:
「當卡住的地方被解開,骨頭肌肉回到他們該在的地方,每天動一動,隨著動態修復,身體會感到越來越輕鬆。」
「外力能做到就是,啟動身體的修復機制。並非藉由外力修復身體,而是由身體自己去修復身體。」
「在調整思考模式的同時,已產生新的神經元連結,有意識地鍛鍊新的連結,例如:參加相關的課程講座,將自己置身在正向的環境,正向的思考模式就會逐漸強化。諮詢結束後,也會視情況分享一些延伸閱讀,去轉移原本的注意力,強化新的連結、弱化舊的思考模式。非常建議在按摩或心靈諮詢後不急著安排下一個行程,好好感受鬆弛的狀態,讓身體或意識有時間記憶住這種感覺,當對這種感覺有深刻印象,才會想辦法去維持或再創造這種狀態。這幾天閒閒沒事,回過頭來看其實是上天很好的安排,雖然心裡對沒事做或不想做事有點不安,但我有很充足的時間去觀察身體的變化,讓大腦去熟悉身體新的連結方式。」
維持被調整後的良好狀態,很難委託他人代勞。
每日二十四小時使用,顯然不能靠著偶爾為之的調整就一勞永逸。
因此,在結束之後,不急著起身。
多做幾次的深呼吸,試著去感受身體的連結。
在諮詢結束之後,也要練習用新的模式思考。
在動態的思路裡,不斷的微調,找到能夠將學到的道理實踐與應用的契機,讓觀點、感受、念頭、想法等,逐步的修復到更好的狀態,當認知改變,行為就會跟著改變。
-
真正的好起來。包含了「動」與「靜」。
動,指的是「動態修復」,及藉著生活中的使用和運動鍛練,在動態中重新建立新的連結,令自己產生身體記憶,而非在坐功之中,用理智學習與記憶。
在射鵰英雄傳裡面,洪七公受到歐陽鋒偷襲身中重傷時,讀到九陰真經療傷篇中的一段:「人徒知枯坐息思為進德之功,殊不知上達之士,圓通定慧,體用雙修,即靜而動,雖攖而寧。」時,洪七公心中大為振動,立即掙扎著撐起虛弱的身子,起身活動勉力氣喘噓噓的打了一套拳,卻越見精神,感覺好多了。
據說,九陰真經有許多內容出自太極拳經和莊子等,我認為這其中也有要表達類似動態修復一部分的精神,體弱的人也應當在體力的範圍裡,多少活動一些,活動,休息,再活動,再休息。
靜,指的是「基準點」或「歸零」。
前一段提到的「雖攖而寧」,是出自於莊子的大宗師篇:「殺生者不死,生生者不生。其為物,無不將也,無不迎也,無不毀也,無不成也,其名為攖寧。攖寧也者,攖而後成者也。」,攖寧的意思是說,在萬物生滅時,心境寧和,受到擾亂仍不為所動。
前面提到,在靜態的狀態裡的體驗,靠著有系統、有脈絡、有邏輯、有經驗的人的引導,一切都順理成章,但也悄悄的建立一個基準點,讓記憶裡,有一個原點,可以參照。
能否時常靜下來回憶被調整的狀態,每天睡前重新感受今日的使用,是不是又偏離了軌道?在睡醒之際,能不能又感覺到清晰明亮的狀態?
倘若,總是在疲憊中睡去與醒來,身體會日漸緊繃,總是沉浸在忙碌高壓的生活中,睡眠品質也會慢慢滑落,總是身處在複雜和紛紛擾擾的外環境裡,身體變得沉重,內在變得混濁,其實,就是身心狀況就逐漸遠離「零點」。
-
「動態修復,就是要去動,在動的時候,體驗修復。」
「痊癒,來自由內而外的體會,包含了身體學會的部分。」
「歸零,要注意到身體的狀態,更要關注到內在的品質。」